万博体育网址

阳新网湖——网尽秀水色2万顷


发布时间:2014-12-16 17:42:12来源:荆楚网进入电子报

裸露的湖底,候鸟的天堂。

  湖光山色映网湖。

  阳新网湖岸边百年香樟树木。

  网湖暮色。

  每到冬季万鸟来翔,成网湖一景。

  阳新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监视网湖候鸟生存状况。

  万博体育网址日报讯  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向能来 彭书桃

  网湖位于阳新县陶港镇

  东经115°19’

  北纬29°51’

  面积

  网湖水面面积40.2平方公里

  我省最大的山湖相连的湿地

  一线串珠连五湖

  阳新的网湖,无疑是善变的。枯水时期,网湖自成一格,7万余亩水面独领风骚。洪水来袭,从幕阜山下5000多平方公里区域奔来涓滴细流,汇成一片汪洋,网湖与竹林塘、大泉湖、石灰赛、下马蹄湖等湖泊连成一片,身形暴涨数倍,达到30余万亩,湖泊之间不分你我。

  丰水成一片,水瘦各山秋。正是网湖与众湖有类似网状连接的关系,人们称这片水域为网湖,更确切地说,为网湖群。

  尽管洪水景观十分壮观,富河流域的血吸虫病却趁机泛滥,危害百姓,遗害很大。党和政府为治理小虫曾费尽心思耗尽钱财。好在,俱往矣。阳新县卫生局局长周振宇介绍:“通过以机代牛、加强预防等措施,目前血吸虫病发生率在控制目标范围内。”

  12日,我们沿着富河大堤,来到宽阔的网湖分洪灭螺控制闸前。县里随行人员介绍,2002年至2003年兴建此闸后,洪水驯服,不再需要破堤分洪保县城,沿线的居民从此安居乐业,数万亩农田也变成粮仓。看来,网湖的来历将要变成传说了。

  从控制闸下堤,顺宝塔湖沿线驱车,只见油菜花吐黄,口口鱼池明亮,不远处的藜蒿地旁,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收的藜蒿过秤上车。藜蒿地背后掩映着整齐的新农村,好一幅春日田园风光图。

  60岁的梅凤英介绍,1998年破堤行洪后,原来的房子被冲,日子只得从头再来。控制闸建成后,不再担心行洪之事。这几年,她家里已建了两处房子,还做起小生意,日子有滋有味。

  不再被水淹,却有些吃不起水了。这几年,随着湖沟河汊被养殖污染,梅凤英一家每月吃水开支达二三十元。

  洪水不再成灾,更要导水兴利。在一幅摊开的阳新地图前,县水利局副局长彭易猛指着网湖群介绍,计划在五湖之间修建连通闸,一线串珠,在丰水期末引富水入网湖蓄水,引导五湖的水实现循环流动,提升水体功能,同时增加灌溉面积,造福更多百姓。目前,他正以黄石市政协委员和阳新县政协常委的身份,发动大家共同献计献策,争取更多支持。

  湖畔遗风殊荆楚

  网湖畔,山峦边,一座小村庄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,吸引来客目光。

  它就是陶港镇珦琭冯村。因为字难写难认,村人常以向录冯村几字代替。

  进村时,首先引人注意的是一大群古樟树。远远地,樟树散发的清香弥漫在空中,犹如主人热情的双臂,欢迎、引导着每一位前来的客人。

  村头与村尾均有古樟树群,100年以上的樟树多达140多棵,将20户农家紧紧拥在怀中。“来,我们一起抱一抱,看树有多粗。”随行的3位朋友挽起手,才将最靠近路边的一棵大树合抱。徜徉在古树群中,有种置身原始森林的感觉。

  躲过了大炼钢铁时铁与火的洗礼,避开了分田到户时大分家的砍伐,穿越了重重历史烟火的焚烧,大樟树巍峨依旧。村支部书记冯美道说,村民们一直都主动保护古樟树群。每到夏天,樟树下的小溪旁,是村民们乘凉消夏的好地方。

  树荫旁,一座老式的青砖房与众不同,一打听,原来是祠堂。

  祠堂门口有两面八字墙,一侧已毁。进门向里走,经过四个天井,到达祭祀的主神台。近神台的地上,堆放着几截尚未燃烧完的木头。“这是春节时村里人集体守岁的地方。”面对疑问,主人释疑。原来,祠堂还有这样的功能。

  正说话时,有位同行者将架子上的鼓敲响了,发出咚咚咚的响声。

  “打鼓吃肉。打鼓是要请吃肉的。”主人笑着说。

  这是何意?

  “每当族里的小孩子犯了偷鸡摸狗之类的毛病,家里要赔礼道歉,就敲响鼓,大家一起到那家去吃肉,教育小孩子。”主人解释。

  由此说到婚丧嫁娶的习俗。“嫁姑娘从祠堂后侧门进,前门出。接媳妇从前门进后侧门出。因为进了祠堂,见过了祖宗,所以媳妇就叫堂客。”

  村民祖辈于清乾隆年间从江西迁来,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风俗。同样的道理,老人辞世后,一样从后侧门进祠堂下榻、入殓,再从前门出殡安葬。

  真是礼失求诸野。想不到这里还保留着如此传统的风俗。

  不过,随着越来越多祠堂的消失,这些民俗也正走向消亡。离该村不远的网湖村,是个移民新村,1000来人全居住在红砖小洋楼内,村里没有祠堂。陶港镇副书记袁观长介绍,网湖村就没有集体守岁、打鼓吃肉、娶妇过堂这样的风俗。

  美湖特色誉全球

  “你们来晚了。早来十天,还可看见成群的白天鹅。”在五爪嘴观鸟点,通过观鸟望远镜,我们看到成群的鸥鹭就在眼前,兴奋不已。黄石市网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刘道锦早已习惯,话有点泼冷水的味道。

  “这是我省唯一有山有湖的湿地。”沿着山顶新开辟的观鸟道步行,有着近20年湿地保护经历的他介绍:每年11月冬候鸟开始从北方迁来,多达64种2万多只,元至2月最适合观鸟。请那时再来!他热情相邀。

  网湖湿地,基本上将以往洪水泛滥的30多万亩面积全部纳入网中,展露出老区人民谋大事的精神风貌。

  每到秋冬季节,湖水消落,大片湖底露出,长满了鸟类爱吃的苦草,各种候鸟争相前来觅食。从越冬候鸟的种类、数量、停留时间等观测数据看,网湖湿地已部分具备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,当地正着手申请国家级湿地保护区。

  网湖物产中,真正具有国际知名度的,是湖中的绢丝丽蚌。这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经济蚌类,生物量居世界第二位,仅次于美国。其贝壳壳厚、坚硬和皎白,是制造可溶性钙粉和珍珠核的特优材料,经济价值极高。

  据介绍,前些年绢丝丽蚌80%出口日本,近年来出口锐减。不过,这也正好利于加大保护力度。当地渔民介绍,绢丝丽蚌生长极其缓慢,七八年才有成人巴掌大小。目前,如何在我国淡水水域中广泛地进行移植、增殖和养殖,相关专家正在孜孜以求。

  五爪嘴观鸟点背靠半壁山农场。网湖的水,是农场2万多亩耕地的灌溉水源。现在,除搞本行农业外,农场一班人正紧锣密鼓地借湖光、联山色、傍名人,发展旅游产业。

  “这是猴票设计者邵柏林的来信。”半壁山农场党委书记、场长尹孝然,出示了今年元月22日邵柏林的亲笔信。

  原来,这里曾是原邮电部的五七干校,原部长王子刚曾在这里生活劳动多年,邵柏林当年也在其中。在这里,邮电部为中南海生产出了首部圆盘拨号电话机,农场曾在全国名气很大。

  2011年农历十月间,已81岁的邵老回到阔别50年的半壁山。看到当年居住的红砖房仍在,只是青春不再,伊人难寻,柔情难追,他只能对着山下的长江大喊:“半壁山,我又回来了!”

  东南半壁,楚江锁钥。长江至此突然变窄,江面最窄时仅400米,如锁如喉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三国争雄,宋元逐鹿,明清夺疆,太平天国的连月烽火,历史活剧接连上演。

  历史的烟云,当今的人文,眼前的美景,在这里交融荟萃,难怪有人想做篇旅游大文章。

  诗咏网湖

  朝天堤

  两山吞浪白如烟,忽见桥梁接岸边。已是筑成堤上路,不须重唤渡头船。千年野鹤归华表,百尺长虹架巨川。岁物已收人力暇,闾阎争颂使君贤。

  (宋)李翔

  富河今昔

  山外青山峰外峰,层峦叠嶂入苍穹。多年恶水掀凶浪,两岸田庐溺水宫。六万英雄挥巨臂,百湖荒宅换新容。莺歌燕舞花争艳,稻麦飘香粟廪丰。

  李之华

  传说·故事

  传国玉玺与救命墩

  原来网湖湖心有个小岛,人们都叫它“救命墩”,不管发生什么样的大水,总淹不了它,水涨它也涨,水落它也落,总是高出水面三尺。救命墩为何如此神奇?传说这一切都与传国玉玺有关。

  话说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,下诏用此制作“传国玉玺”,玺文由丞相李斯用大篆题写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八个大字。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承天受命的象征,成了真命天子的“身份证”。

  东汉末年,烽烟四起,杀得天昏地暗,血流成河。少帝仓皇出逃,来不及带走玉玺,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。吴国孙坚在洛阳宫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,视为吉祥之兆,收起玉玺,率部冲出重围,乘船渡江,准备回到江东积蓄力量。突然乌云滚滚,狂风大作,巨浪滔天,眼看要翻船了,数百条猪婆龙围着船凶猛攻击。孙坚大惊失色,忙问身边大将程普:“怎么办?”程普说:“现在救命要紧,主公赶紧效秦始皇投玺镇浪吧。”孙坚连忙把玉玺投到湖里,只听“扑通”一声,溅起几丈高的水花,应声长出了一个高出水面三尺的小岛,那些猪婆龙也无声无息地退去了,孙坚一行人马保住了性命。

  后来,孙坚不忘玉玺救命一事,给这个小岛取名为“救命墩”,并在上面修了一座九层石塔,叫“镇宝塔”,这座塔至今还在。

  (感谢省湖泊局提供的帮助)

  本版摄影记者 张鸿本报视界网郑和松 彭书桃

(作者:  编辑:李砚青